Archive for 22 十一月, 2010

春風沉醉的夜晚

當這樣無可奈何、春風沉醉的晚上,
我每要在各處亂走,走到將明的時候……

在看的時候沒有特別覺得好看,
但看完好幾天心卻一直懸在那裡,
無論走到哪裡人都彷彿被拋空似的,
耳邊緩緩聽見傾訴著無奈卻仍帶點歡愉的背景音樂,
在眾聲喧嘩的車水馬龍間,如獨坐一人的空包廂,
逕自哼唱了起來…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花城何處不飛花。

春風中,我好比採花人,
在落英散盡的那頭,我要惦記著那些花兒。



你要問我電影在講些什麼,
我想就是這兩個字──無奈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部片,
向來我不是這麼習慣散文化的電影敘事,
它會讓我覺得結構很鬆散,節奏很平淡;
但我其實有哭的,而且哭了兩段,
兩次都是唱歌的時候。

第一次當扮裝的江城,在舞台上唱著〈迷迭香〉,
這種感受與我看小說《惡人》是相同的,
現代都市人可怕的排遣不掉的寂寞。

第二次我哭的還蠻慘的,就是後面那首〈這些花兒〉,
這樣的一首歌,在這樣的一個moment,我真的覺得什麼都對了,
不管整部電影前面在演什麼,演了什麼,來到這一刻,
整個故事都因為這麼一場簡單的卡拉OK戲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這樣一個畫面沒有說,卻濃到不行的情緒,
不是普通二三流的導演拍的出來的,
這一刻的婁燁,我願意相信他是大師。

當李靜躲在廁所哭泣,江城接唱了歌曲的第二段,
然後我們看到羅海濤也來了,三個人擠在同一個包廂,
剛痛徹哭過的李靜平和的在這樣的一個微妙空間,
這就是他們三個人寧願選擇的『無奈』。

在我擰到不行的心口間,
覺得這三個人都好可憐好可憐,
早就被江城遺棄的王平也好可憐好可憐,
或許就是因為「真實」,才會深感「同情」。

我真的好希望電影結束在這裡就好,
這樣就會留給我對這部片最完美的印象;
可惜沒有,人生就是這樣,撐過了一個關卡它還是會繼續往下走…

雖然電影之後的部分我都覺得是多演的,
但沒有繼續往下走,故事就不會完整,
儘管它終究也沒走到一個盡頭…

分開後的三人,自殺的王平,
重新開啟了(電影裡的)第三段人生的江城,
留了一個印記在自己身上,在心裡。

他似是回到了正途,而令人難以卒睹的,
是在他與新伴侶交歡的同時,卻想起了那個春風沉醉的夜晚,
他摟著王平激情的擁吻,是王平不斷地在他旁邊唸著郁達夫的書:
「我想了許多凌亂斷續的思想,終究沒有一個好法子,
可以救我出目前的窮狀來…」

終究我還是好難過,
我想電影多扯了這麼多,
還是有真得說到什麼。

我還沒有看過頤和園,
雖然很多人說比起來頤和園更好看,
但我想這部片是沒有讓我失望的。

秦昊的成功在他完全進到腳色裡去,
三段不同層次的戀情都有清楚的情緒轉移,
在看電影的時候沒特別察覺,來到台灣之後才發現他真是帥啊。

陳思成也很可愛。(http://ppt.cc/8!Y,)

然後我好喜歡演李靜的譚卓,
對我來說這樣的女生超正,
好有無端憂鬱又楚楚可憐的氣息。

譚卓的百科:
http://ppt.cc/0iCl
她居然有來參加金馬獎耶!!! XD

Comments (8)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我對不起你,
我哭到炸開了….


看完之後有後遺症。

昨天電影看到一半時,居然遇到地震,
而且又是在大國賓的爆滿場,
當下嚇到發冷汗想說等下人群爆走,
應該會發生踩死人的慘狀。

但當下另外一個念頭浮現,
也是這部電影另一句大智慧的話,
當時看到這邊還蠻感動的。

長大後的方達,有天又遇到地震,
全公司的女同事都嚇得花枝亂顫,
只有他一個人坐在辦公室很冷靜的說:

「叫大家別跑了,都回來,
小震死不了,大震躲不掉的。」


那個時候聽到心頭就一陣酸。

我決定未來也都用這句箴言面對吧,
畢竟甚有道理。



我一直抱著這部片會很煽情很煽情的想法,
所以當時一直沒有很想看,加上我對馮小剛信任感極低,
前一部還算喜歡他的電影可能要推到很早以前的天下無賊了。

等看完之後我才發現這個人有個特質,
好拍的反而會拍壞,容易崩壞的反而就拍好了,
唐山大地震對我來說還算適度妥當,
尤其這是一個非常容易拍過火的題材。

我也曾有過如同金馬評審一樣的質疑,
到底徐帆的母親角色是不是演的過火了,
比如說地震發生時的那一整段戲;
但我認真想,如果真的發生一樣的事,
現實生活中的我媽絕對會喊的比她還淒厲,
那一刻我就釋懷了,畢竟都生死關頭,
誰還在那邊內斂優雅啊。

當然我想評審最care點莫過於結尾的那個下跪,
但我不知道,向來也是很討厭這種梗的我,
那天看到這幕時,剛好突然一堆人過來,
我當下就趕緊按pause,然後很低調的默默走出去,
跑去廁所大哭,哭完才繼續看往下看。

我真的有被感動到耶,
從那句「我給你下跪,媽我對不起你」開始…
但其實早在方登看到西紅柿的時候我就掉淚了。

我唯一不喜歡,也覺得電影做作的,
反而不是這些表現情感曲折的片段,
而是劇本/故事的設計,最後是讓兩姊弟,
看到四川大地震的慘狀後,決定回到家鄉幫忙賑災,
這才終於相遇。

因為自己受過苦難,所以看到別人發生一樣的事時,
馬上血脈就噴張,義不容辭的也要前往可能還危險的災難現場,
我當時看的時候覺得也太矯造,只是劇本不這麼設計,
也找不到一個合理的點可以再讓兩個人兜上,
畢竟女兒是鐵了心的恨她媽當初「救弟弟」這三個字,
只是她不知道為了這三個字,她媽過了一輩子什麼樣的生活。

後來冷靜之後,我發現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很矯造這件事,
完全突顯出我的人格卑劣(orz),這世上或許就是有這麼多的人在做這樣
大德大義的事,而我居然認為這樣的念頭很做作,
瞬間又覺得自己對不起大家。

所以到後來我連這樣的情節設計都過關,
對整部電影的評價也就蠻高的了,
只是說它也不是全然都OK,還是有很多細微末節太囉唆,
讓整部電影反而有很冗贅的感覺。

再來,我一直都是不喜歡方登的,
我無法原諒她為了母親當初決定救弟弟,
就這樣一輩子不肯再回到家鄉去找她們這件事。
如果當時救難人員不是問媽媽,而是問兩個當事人的話,
難道她會說救自己,給弟弟死嗎?
也不可能啊。

我覺得若親自問她,本來她也就是會選擇救弟弟的,
反倒是由母親代為說出,她就恨她了,
兩個能夠救活一個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加上她年紀比較大(雖然還是蠻小的啦)應該比較可以理解
媽媽在作出這樣決定時的難處吧。

結果,我在質疑完之後再度捫心自問,
謝喇叭,你最好真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可以這麼豁達啦,
有時候第一個念頭都會把它想的太簡單,
如果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一切都很難說,
搞不好我會二話不說的馬上大喊「先救我!先救我!」orz

在我心中徐帆還是演的很好的啦,
有很多其實不是大情緒的東西,
她確實都推敲的很細膩,特別還練了唐山口音。

這部片扣掉地震這個背景,
講的東西其實與贖罪很接近,
一個人得用一輩子,來償還一個決定所造成的損失,
這真的是個人範圍內最大的悲劇了。

Comments (6)